座人高吸水性树脂行业的新动向
高吸水性树脂行业的新动向
高吸水性树脂行业的新动向
2002年08月02日
目前,国外高吸水性树脂的生产能力随着需求量的增加不断扩大。如BASF公司
2002年将其高吸水性树脂的年产能力从14万吨增至43万吨,丙烯酸的年产能力也从73
万吨增至105万吨,并且BASF公司投资65659万美元收购了美国AmericanColloid国际
公司在全球的高吸水性树脂企业。
日本触媒化学公司2001年投资7440万欧元在比利时建设了高吸水性树脂生产装
置,一期年产能力为3万吨。德国Stockhausen公司投资数千万马克将建在Krefeld的
高吸水性树脂装置的年产能力从7.5万吨扩大到11万吨,并与美国罗门哈斯公司组成
合资公司生产丙烯酸,以保证其高吸水性树脂装置生产所用原料。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与美国、日本、
欧洲相比,我国高吸水性树脂的生产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定的差距。据不
完全统计,先后有40多个单位参与了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这些单位包
括: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北京化工研究院、中科院广州化学所、华南理工大
学、长春应化所、苏州大学、兰州大学化学所、北京化纤所、天津大学、黑龙江科学
院石化所、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原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中科院化学所、北京大
学、吉林石化所、航天部一○一所等。
到2001年底,我国已申请专利100多件,主要集中在合成淀粉接枝丙烯腈皂化水
解物、淀粉接枝丙烯酸、聚丙烯腈水解物、聚丙烯酸盐、聚乙烯醇衍生物等,有些为<因此对材料的检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
小试成果,有些已进入中试并能批量生产。另外,还有一些单位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
生产工艺方面侧重于降低成本、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材料性能和探索新的合成方法和
北京轻工业学院等研制的高吸水性树脂在农业上的应用技术已通过中试,现进
入应用阶段。目前,有很多厂家先后建起了高吸水性树脂生产装置,如上海高桥石
化、扬州化工厂(中科院化学所技术)、山西太谷化肥厂(太原工业大学技术)、四
川富顺晨光化工厂、温州蜡纸厂、郑州洁俱化工公司、长沙树脂厂等均建成年产能力
100~500吨的装置,产品的吸水率为500~700倍,最高达2000倍。
改性和生物降解是国外研发主流
为改进目前生产的高吸水性树脂吸盐倍率低、渗透性差、吸水速度慢等不足,
国外研究人员橡胶件消息刚度实验机寿命实验的结论始终取决于所用负荷数据的质量对传统技术进行了不断改进和完善。
日本住友精化公司在原有的采取DecoJect基于薄膜的解决方案溶液聚合法和反相悬浮聚合法的基础上,生产出一
种复合型高吸水性树脂,解决了产品渗透性差的问题,树脂粒度和粒径分布、吸水速
率、保水能力等均可根据用户要求,灵活控制,且产品通用性强,机械性能优异,加
工方便,质量稳定。
三菱化学公司改进现有的反相悬浮聚合法,不仅生产出球状聚合物粒子,而且
生产出椭圆型、多孔型聚合物粒子,尤其是实现了多孔型聚合物工业化生产。这类聚
合物与现有产品相比,初期吸水性能优异。
另外,国外最新研究还包括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的聚氨基酸系高吸水性树脂,
高吸水性化合物纤维,高吸水性树脂泡沫,改善粒度分布、提高渗透性的颗粒状高吸
水性树脂,提高液体渗透速率的高吸水性树脂以及功能性高吸水性树脂(降解性、抗
菌性、芳香性、抗静电性等)。
改进聚合工艺是国内研发方向
我国目前的研究开发集中在改善交联剂、分散剂等助剂和反相悬浮聚合法技术
方面,另外,重点研究可生物降解的天然原料(淀粉、纤维素等)半合成高吸水性树
3、长时间不做实验时
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以丙烯酸为主要单体,用反相悬浮聚合法,采用复
合分散剂和两种不同交联剂,分阶段进行聚合,合成的软核硬壳结构的高吸水性树脂
吸水性和渗透性良好。
2001年,北京化工研究院完成了以丙烯酸和丙烯酸钠为主要单体,采用反相悬
浮聚合法合成高吸水性树脂项目,产品有A、B、C三个牌号。
兰州大学采用硝酸铈铵作引发剂,N,N-亚甲基二丙烯酰胺作交联剂,将丙烯
酰胺与洋芋淀粉进行接枝共聚后再水解,制得的高吸水性树脂每克在室温下可吸收蒸
馏水5085克。
华南理工大学以羧甲基纤维素为主单体,分别采用N,N-亚甲基二丙烯酰胺、
表氯醇、N-羟甲基丙烯酰胺作交联剂,制得纤维素高吸水性树脂。
苏州大学采用表面交联法提高丙烯酸类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液率和吸盐水能力。
目前,欧美各国大多采用溶液聚合法生产高吸水性树脂,日本各大公司多采用
反相悬浮聚合法生产高吸水性树脂。我国小规模装置采用溶液聚合法,反相悬浮聚合
法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
无锡订做职业装无锡订做职业装
无锡订做职业装
无锡订做职业装